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最幸福的事情,莫过于子女为家里的长辈过寿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庆祝长辈生辰快乐。
过寿,是保存千年的传统习俗,自然也有很多讲究。
“过寿不过三,过三福气散”,就是提醒大家有三个寿宴不能过,不然好福气都会被影响。
第一个:父母健在不过寿
通常过寿,只给家里辈分最高的人过。如果家里有爷爷奶奶,那自己的父母就不能过寿,只能称作“过生日”。
在传统观念中,父母是一个家庭的中心,不能越过他们做很多事情,“过寿”就是其中一种。
父母健在,那子女就不能大肆张扬地给自己过生日。
在古人看来,父母健在是很幸福的事情,如果给自己过寿的话,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。
古人注重孝道,知道自己的生日,是母亲的受难日。
他们知道母亲经历了怎样的苦难,才将自己生下来,所以不希望过得太隆重,毕竟这一天与母亲而言,是折磨。
直到现在,很多家庭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,他们觉得家里父母健在,生日这天就一起吃顿便饭,让父母开心就好。
第二个:六十岁“寿宴”是起点
人生第一个寿宴,应该是从六十岁的花甲之年开始,之前都只能被称为生日,不能太过隆重。
六十岁,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年龄节点。
古人的寿命普遍不长,能活到六十岁,已经是特别幸福的事情,意味着人生又迈入了新的旅程。
对于古人而言,六十岁是一个“起点”,接下来的生活肯定和之前的生活大不一样。
无论是身体健康程度,还是生活质量,都会每况愈下。
所以,他们会在六十岁举办寿宴,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周边人:六十岁,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不多了,大家要珍惜能见面的机会。
其实想想,六十岁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,前半辈子已经过去,是错是对已经不重要了,往后的人生该怎么过,真的需要认真想想。
第三个:特定年龄要避开
不是所有的寿辰都要庆祝,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,就是应该避开的寿辰。
在很多地区,觉得这两个年龄不太吉利,若是大肆举办寿宴的话,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幸。
为了把这些不幸扼杀在源头,很多人就选择避开这些特定的寿辰。
一来,是人们的迷信思想在作祟;二来,是人们觉得每年都过寿宴,有些铺张浪费。
从古至今,人们对于长寿和健康的愿望,一直都没有变。
避开不吉利的寿辰,不就是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吗?
这些习俗没有科学依据,但是保存千百年,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。
很多人,更是故意避开这两个年龄,人生中没有七十三岁,也没有八十四岁,更别说寿辰了。
对于家里的长辈来说,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家里子女斥巨资给自己过寿宴。
而是全家人能聚在一起,哪怕吃着粗茶淡饭,也觉得很幸福。
只可惜,现在的人太在意攀比,给家里长辈过寿的初衷,也变了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