祈福的基本观念,就是求神保佑,求自身、求财帛、求事业、求感情、求家庭一切顺顺利利,平平安安!
马新是一个集中西文化汇萃的地方,并没有本土深厚的传统根基,百年以前,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港,没有高楼大厦,没有城市,只有海上的帆影,只有乡郊的农村生活气息。当这里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之后,世界各地的人,便陆续移居到这片细小的地方,国内不同籍的人,也因种种缘故迁徒到这里来。他们祈福的方法,也就给带到这里来,而在内大马及新加坡,也还有很多独特的祈福方式。祈福的习俗,真可说是百花齐放。
祈福的基本观念,就是求神,以不同的方式,向不同的神明表达他们的心愿,求自身、家宅、健康、财帛、事业、婚姻恋爱、子女等运程,而一些祈福习俗,不一定有明确的祈求,却能和神明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年初许愿·年终还愿
一般来说,拜神祈福有两个方向,一是求神,另一方法就是还神。求了神之后,获得神明的应允,跟著便须要还神。有时候,对于神明保持了敬拜的惯,到了年底,无论对他有没有明确的祈求,也一样可以还神,并且要视此还神为应有之义,这可以看自己惯常向那一位神明敬拜。到了年底,觉得自己在这一年来,获得了神明的眷顾,便依例还神,成了习惯。
求神不可以不还神,给神许了愿,就须要依例还神,到了年底,便到庇佑自己神明的庙宇还神感恩。这是必须的,别人帮助了我们,我们都要说一声谢谢,这是为人最基本、最著重的礼仪。人与人之间要有礼;人与神明之间,也一样不可以失礼。礼多人不怪,礼多神明也不怪,更何况是神明帮助了我们,求神而不还神,就是不被天谴,良心也会过不去,也显示了并没有诚心,日后再求神,便难以得到回应。
敬神如神在,不拜神不祈福,没有什么问题,但拜神祈福的话,便不可以不还神,只要在家中供奉了神位,就是简单得只不过设一个小香炉,连神像也没有,一帧法相也没有,便只有一个写著神明名字的木牌,如此而已,也应该一样还神。
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大自然融合的民族,自然被视为神圣的,一切生机都来自大自然,所以对于一年的周而复始有相当的感受,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、“爆竹一声除旧岁”等,都是对于一年变化循环感受的写照,而以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,每到年底,便是一年的结束。在新的开始之前,便要把旧的除去,所以,年底便有大扫除的风俗,而还神亦是在这段日子。人们总结过去一年,若觉得顺遂,觉得遇凶化吉,便要还神谢神恩。因此,年底还神便成了普遍的风俗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