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元宵节是哪天?
国历:2023年2月5日
农历:癸卯年一月十五
元宵节简介
元宵节,农历正月十五,又称为上元节、上元佳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「宵」,元宵节是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。在这天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、燃放火焰、喜猜灯谜、出门赏月,共吃元宵,来欢度这个愉快的节日,以表示庆贺新春的延续。
元宵节由来
传说一:纪念平吕
汉高祖刘邦死后,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。惠帝生性懦弱,优柔寡断,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。吕后病死后,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。于是,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,共谋作乱之事,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。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,刘襄为保刘氏江山,设计解除了吕禄,「诸吕之乱」终于被彻底平定。平乱之后,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,称汉文帝.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,便把平息「诸吕之乱」的正月十五,定为与民同乐日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共同庆的民间节日——「闹元宵」。
传说二:火把节
元宵赏灯,最开始是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是最兴盛的时期,有数万参加歌舞的人,从白天到夜晚,一直歌舞不断去除晦气。直到今天,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
元宵节习俗
习俗1:吃元宵
正月十五吃元宵,「元宵」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「浮元子」后称「元宵」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「元宝」。元宵即「汤圆」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习俗2:观赏舞狮表演、烟花
整个新年里,最不能少的就是舞狮舞龙麒麟和烟花炮竹。一般上,农历新年都是以舞狮与烟花炮竹作为开始,那在新年的最后一天当然也一样啊,所以在结束之前一定不能少了它,当然要来点舞狮表演带动气氛,再燃放烟花炮竹来庆祝今年的新年。当然也希望在这一整年里,我们都能一切顺利,幸福美满。
习俗3:抛柑
农历正月十五也代表着东方情人节,所以在这一天会有不少单身男女出现在一些能抛柑的热门地点。首先单身女生会把自己的名字和联络方式写在柑上面,再把它抛入水里,单身男生则在河边用网把柑捞起来,之后再和抛柑的主人联系,这样完全靠的就是缘分啊!其实抛柑这个习俗,只有在马来西亚能看见,也是每年元宵节必有的节庆活动。如果想要早点脱单,那就不能在元宵节这一天错过了这个活动。
习俗5:点天灯
在用纸糊成的灯状球体下点火,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。天空中的天灯有大有小,冉冉升起,像是一个个大大小小闪烁的火球,随风飘向远方,与夜空中的繁星融为一体,非常漂亮。天灯放得越高,运气就会越高。在元宵节燃放天灯,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传统。但由于燃放天灯将造成环境污染。而且还危害到飞机航班的安全,以及可能会引起火灾,最近已被禁止。
习俗6:猜灯谜
农历正月十五,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些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所以响应的人众多,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。灯谜增添节日气氛,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习俗7:闹花灯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,满街挂满灯笼,到处花团锦簇,灯光摇曳。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有宫灯,兽头灯,走马灯,花卉灯,鸟禽灯等等,吸引着观灯的群众。
元宵节禁忌
禁忌1:夫妻吵架、小孩哭闹
元宵节当天是天官大帝的生日,理当是一个庆祝的日子,因此尽量不要朋友、伴侣或家人之间尽量不要有口角、吵架等冲突,也尽量避免让孩子哭闹或是打骂孩子,大家当天和乐相处,才不会沾染上霉气。
禁忌2:去阴气、晦气重的地方
当天尽量不要去坟地是或是太荒凉的地方,因为那些大多阴盛阳衰,尤其是身体不太好的人较容易沾染到晦气,影响运气。
禁忌3:剪头发
当天应尽量避免剪头发,因为「发」的谐音近似「发」,因此剪头发象征将发财剪去、和财富一刀两断,使得今年不仅无法累积财富,也留不住好运。
禁忌4:借钱给别人
有一说是元宵节当天不要借钱给别人,因为别人会把你的好运一起「借走」。不论是和家人、朋友、情人聚餐等等,还是提醒对方多带一些钱、信用卡在身上,免得不小心把自己一整年的好运气都借给别人了!
禁忌5:杀生
天官大帝诞辰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,福星下凡不宜杀生、见血,不然今年可能会引起破财以及血光之灾,不过若是职业本就有关杀生的话则较不受影响。各位在元宵节当天如果看到蚊虫的话就稍微忍耐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