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节的拜祭与供奉

拜拜,不仅是一种仪式;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份,同时更是民间的精神信仰,逢年过节,总要拜拜祈求一家大小平安…

由本篇开始,将民间求神的主要节目,逐一介绍,因每一日的性质和意义皆不同,所以求神的方法也有所不同,能明白其中的性质,就可以自行善加运用,达到趋吉避凶的改运效果。
第一章:上元节拜天官
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,民间传统,大家会在这天晚上,参加花灯晚会,而自在这花灯会上,不オ子佳人提供了相识也不知撮合了多少对有情人。
花灯会是民间活动,基本上和拜神无关,而和拜神有关的,是上元天官回返人间的日子,在新春期间,他返回天上,向玉皇大帝述职。
上元天官能察知人间祸福,替天行道,因此,拜天官的品格,一定要符合合天道,重视伦常道德,这才可以祈求凑效,否则无疑只是向空气祈祷而已。
第二章:清明拜祖先
虽然先祖移居至此已好几代,但我们依旧保留著先贤慎终追远的美德、饮水思源。
而中国的春秋二祭,就是作为对先人的祭祀:春祭为清明;而秋祭则是重阳。
清明亦为廿四节气之一,为辰月之始,从某个角度而言,祭祖拜祖先和拜神求神,性质有点相似。清明祭祖的目的,除了纪念先人外,亦是求祖先保估后人健康、平安、兴旺。
清明祭祖,可以到墓前献祭;或是到祠堂献祭,亦可以在家中的祖先牌位前进行。祖先是自己的家属亲人,因此祭祀以诚心,孝心为重,不必过于执著程序仪式。
祭祀祖先,可用茶、酒和水果素菜,并供上鲜花,另外预备一些纸钱,或是摺金银纸,就可以了。献祭之时,当然要插上几炷清香,献香时,诚心的求祖先保佑子孙健康平安,家宅兴隆。
在家中或到祠堂祭祖比較简单,但如果是到坟场,由于坟地阴气极重,下葬的人来自五湖四海、三教九流,什么人都有,因此,坟场的“气”必不清净,故应注意护身问题。
到坟场拜祭,最好在身上佩戴护身符;或是经高僧加持的器物,如圣玉、圣牌、古玉等。其次,到坟场祭祖应在日间,取其阳气重,可不受阴气干扰,若在夜间或黃昏时前往坟地,容易招惹阴灵。
要注意的是,拜山扫墓并不是远足旅行,旅行可以随意摄影,但在坟场内,却不宜摄影,因为阴灵是具有物质基础础的,能量模式较强的阴灵,摄影机可能摄得其影像,那么,这张照片就会带有阴气,把照片带回家,也等于把阴灵带回家。
第三章:端午拜天官
小孩子都知道端午节的意义,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端午节之传统,确是和春秋战国时的屈原有关。屈原为楚国的大臣,他对皇帝忠言直谏,但皇帝却信谗臣而不信他,最后楚国被灭,屈原悲愤过度而陷于精神崩溃,最后投江自尽。
实际上,端午节的真正意义,是利用午月之时,作为对天官的祭礼,这是对天官祈求和感恩时候,无论是吃粽子,划龙舟,虽然起源于屈原之死,但这实在只是作为一个引子而已,端午节本来是用来祭祀天官的。
由于端午祭祀带有游戏玩乐的性质,所以,这个祭天的仪式,也不必过于严重,只要轻轻松松的进行就可以了,感恩的供品,自然是粽子及一些菜看,传统喜用肉类鱼类,但使用素菜却更加清净,更能蒙恩。
第四章:七巧拜织女
七巧节是纪念牛郎和织女的故事。不过,七巧节的主角,传统上却以织女为重,牛郎为轻。无论牛郎或织女,其实都是甚有福报的天界神祇,星宿上的鹊桥,只是一个象征而已。
织女是美丽的天仙,虽未能和有情人长相厮守,但难得的是,自古以来,她都是中慕的对象。而祭祀和祈求织女的都是女性,每逢七巧节的早上,女性都会在家中设祭坛,把“七姐盘”、“七彩色纸”、“七姐衣”、“大光宝”、“寿衣”,作为焚烧的祭物。
在祭坛上,亦有不少供食的祭品,包括水果、茉糕、甜饼等,亦可以预备一些饭菜,但必使用素食,因七姐知动物有灵性,和牛的感情尤佳,若用肉食血腥之物,反而令七姐伤心,得不到七姐的祝福。

妇女在七姐祭祀之日,可以向七姐祈求指导,使自己更善于料理家务、更精于厨艺家务、针织手艺;如已婚女性,可求和丈夫的感情更笃,如为未婚女孩,则可求得好情郎。

 

第五章:孟兰祭鬼

农历七月十四,为孟兰节,但这并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节日而是随佛教传入中国。
孟兰节的起源,可从佛经中考据。在佛陀时代,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莲,具有天眼通,当他修行之时,看到其母亲因受业力果报,而投生于地狱界中,受尽痛苦,目键莲不忍,便向释迦佛祖求问解救其母之道。
佛陀藉此次机会,向他解说施食之法。此法是:要多为投生于地狱的母亲积德,以她的名义行善,而给俄鬼施食是最快速的方法,由于俄鬼受业力所限,故鬼道众生的颈部狭窄,而腹部却很大。颈部狭则难于进食,腹大则胃部空空如也,常感饥俄,无法填满腹內的空虚,而所吃之物,接触嘴巴也会变成一把火,不能下肚,故在鬼道之时,都要忍受饥肠辘。

因此,积德之法,就是要运用诵经持咒的方式,令食于化为一团火,而能成为真正的食物,好好的吃进肚子之内。于是,目键莲就广为饿鬼施食,不单向俄鬼施食,也向各类因故未能顺利转生的阴灵施食、衣等。施食之日,是为农历七月十四,这是俄鬼道游于人间之期,故施食易令饿鬼获得。

施食之物可用饭、肉、时菜、酒类等。另外,金银纸也是少不了的。
在孟兰节当日,把这些供品,并且带备香烛,到街头燃烧施食。就可以透过向俄鬼祭祀,也向浮游于空间的阴灵传递好的信息,好让阴灵不会来犯宅。
第六章:中秋拜月
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这个节日有一典故,在元朝时,蒙古人统治中原,施以严刑暴政,汉人不甘于为亡国奴,于是暗中互通消息,但由于蒙古采用铁腕统治,控制甚严,如何能互通消息?
汉人想到一个好方法,就是以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为名,实际却利用月饼通起义的消息,人们把传递消息的纸条,收藏于月饼馅内,以送礼为名,把字条传递出去。后来,汉人因此起义成功,蒙古的元朝被推翻。
但如果中秋节只是纪念推翻元朝成功,那么,到今时今日实在没有什么纪念意义了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八月十五是中秋,中秋为月圆之夜,这实是拜月的日子。
中秋节除了反元复兴汉室的意义,其实还是纪念嫦城这位美人,不过,这些故事,都和祈福无关。中秋节在求神的意义上,实是祭祀太阴星君。太阴星就是月亮之守护神。有些人以为“拜月亮”就是“拜嫦娥”,这实在是美丽的误会。
我们都知道,月亮对人的影响力极大,某程度上主宰了人类的祸福,月亮影响了潮水的涨退,而每一个人的身体,亦同样有潮涨潮退,体內水液也因月亮的缘故而起变化,这不单左右了精神健康,也影响身体健康,亦从而影响了人生的运势。
依据道教学说,每一事物都有一位神祇掌管镇守,月亮也不例外,其镇守者就是太阴星君。在中秋佳节,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天清月圆的时机,向太阴星君祈求,利用祭祀方式,和她结缘,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祭祀太阴星君的方式很简单,只要在月圆的中秋夜,预备ー些水果、甜点、中秋花灯等,设一个小祭坛,把这些东西好好摆放,再燃上清香,就可以了。至于祭祀供品,大都为柿子、柚、花生、菱角、月饼、芋头、花、粉等。
向太阴星君祈求,主要是求精神安宁,心境舒泰,也求人间没有别离之事,
~但愿人长久, 千里共婵娟~
第七章:重阳拜祖先
重阳节和中秋节、端午节等,都有一个特别的典故,这是关于避水灾的故事。话说从前有个叫桓景的人,有一天,他遇到一位能卜过去未来的先知,这先知告诉他,在是年的九月初九,将有一次大水灾,会把农庄田园淹没,于是,桓景就把这个水灾的消息,告诉所有乡民。
乡民听到消息之后,就把一些家产,如财物、牲口等,带到山上,当洪水到来时,他们都避过了一趟灾劫。
据说,为了纪念这个事迹,每年九月初九,大家都参与登高活动,作为纪念,这就是重阳:的来由,不过,到底事实是否如此,有点可疑,但肯定的是,人们除了趁重阳节登高外,更重要的,是以重阳节作为秋祭,利用这个祭祀向祖先祈求子孙平安。
第八章:冬节谢神恩
根据西历推算,十二月廿一或廿二日,就是冬至日,这是廿四节气之一,亦称为“冬节”。
有一句话:“冬大过年”冬是冬节、年是新年,虽然这说法有些夸张,未符合事实,但冬至这天,许多商号店铺,都会提早关门,让员工回家吃饭去。
冬节除了一家人吃得丰富外;还应让神明也吃得丰富,这一天应该向神明谢恩;而不是求神。我们的欲望太多了,所以常常都在祈求,求财运、求健康、求消灾、求事业业运良好、求桃花、求姻缘、求子媳、求这个,求那个,但却欠缺了谢恩的心情,对人或许懂得说一声:谢谢! 但对神明却未必做得到。所以无论如何,在冬节的日子,都不应该再作祈求了,拿起感恩之心,给神明较丰富的供品,烧香拜祭。

Themes by WordPr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