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灶君祈求

灶君是传统家庭都必供奉的神明。其他神明仙佛菩萨,都不宜安神楼佛坛于厨房中,但灶君却刚刚相反,除了安坛于炉灶旁外,再没有其他适合的地点。
“灶君”,顾名思义,就是管理炉灶的神君,而炉灶在风水学上,是非常重要的事物,所以,灶君实是管理重要风水的神明。炉灶是出产膳食的地方,家宅所有人的营养,都赖于炉灶,因此,灶君实是间接掌管家人的健康。
至于灶君的来源,传说纷经,普遍较流行的是:话说在周朝,有一位青年,家境富裕,当父母双亡之后,子承父业,亦承继所有家财。但是,他自己却不学无术,好吃懒做,以致家财有出无入,坐食山空,终于财帛耗尽,连爱妻也要卖掉,当人家的妾侍,他自己亦无家可归,四处流浪,依靠行乞维生。
数年以后,这青年沿门乞食,至某一户人家的后门,开门者不是别人,正是自己的爱妻,二人相逢,喜极而泣。已为人妻的妻子,把他偷偷领入厨房,让他吃饭,并且诉说别离后的情况。可是,爱妻的主人却刚好回来,乞丐急欲逃去,但却无处可逃,唯有暂时躲在炉灶內。
中国传统家庭的炉灶,体积一般比较大,尤其是大家庭,吃大锅饭,炉灶更是巨大,乞丐躲在其中,自是毫无困难。可是,悲剧却因此发生。家主人叫妾侍给他生火烧点心进食,唯妾侍知前夫正藏在其中,岂能生火。
为妻清白舍身
家主人见安侍举止犹疑,奇奇怪怪的,也就自己动手生火,可怜炉灶內的乞丐,为免妻子受牵连,故宁死也不跑出来,最后被柴火活活烧死。前夫死后,妻子伤心之余,决心为丈夫立一神位,唯妾侍在家中,岂能把前夫的神位安立,因此,安侍也就在厨房的炉灶旁,安一个名为“灶君”的神位,说这是给厨房祝福的神明,其实用作纪念文夫。
她的做法,却竟然为其他人所仿效,于是将错就错,拜灶君就成了中国人的传统。如果这个传说就是拜灶君的真正来源,那么,今日拜灶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,反正只是一桩隐瞒悲剧的闹剧而已。
另外还有一个传说,这应当为较正宗的说法。相传在西天瑶池金母的宫殿,有一位负责煮食的厨师,相貌英俊不凡,但亦恃其英俊的外型,喜向众女仙挑逗,好色非常,他亦喜欢饮食品味,在厨房工作,原本正合了他的个性,可是,他却好吃懒做,工作表现甚是差劲。
他除了喜欢挑逗女仙外,也爱欣赏仙女的美貌和身材,结果有一次,他一边煮调食品,一:窥视瑶池金母的侍女,心情兴,,结果却把食物煮了个焦黑,因而被革职,贬落凡间,担任灶君之职,这虽说是给贬职,但对他而言,反而是一桩优差。
原来负责煮食的,都是以妇女为主,灶君镇守在厨房内,正好可以看个够本,尤其是厨房生火,温度炎热,妇女香汗淋漓,灶君闻之欲醉。
民间制作灶君塑像,都是把他的脸面,弄得比较红,其实原因有三:一是灶君掌握煮食之火,故因火热而面红;另一个说法,是因为灶君喜在厨房偷吃,吃尽一切美食,所以较为肥胖,血压较高润红;最后是因为灶君见到厨房內的妇女,兴奋之余,心火大盛,故面红耳赤。
上述那个灶君是单身汉,另有一个传说,是指灶君实为一对夫妇。相传在古代,有一对贫困夫妇,因天早水灾的影响,家宅破败,无以为生,妻子就只好嫁给一位富人,作其安侍。
这富人爱做慈善,每逢饥荒就会开粮仓賑灾,煮好热饭,派发给轮侯的贫穷人家。不过,在富人眼中,派饭也只是小事情,故而全权交给安侍负责。
妾侍派饭之日,她遇到自己的前夫,正在轮侯热饭。可是,还未派到他,饭却派完了,数天皆如是,结果就俄死了前夫,这妾侍伤心之余,也就殉情自尽。
这对夫妻的事迹,感动了玉皇大帝,于是就封夫妻二人为灶君,一同管理人间的饮食。由于夫妻二人共事,这个灶君中的男神,就不可能好色了。
谢灶贿赂神明
平时供奉灶君,十分简单,只要早晚,各向灶君奉上一炷清香就可以了。依民间传说,每逢农历十二月せ四日,灶君会暂时离开厨房,回返天宫,向玉皇大帝呈报关于这个家庭的大小事物、说这个家庭的好坏是非、说这个家庭各人的品格得失。
因此,民间在这天谢灶,即感谢灶君这一年来的照顾,不过,除了是感谢之外,其实还要行贿灶君,好让灶君在玉帝面前,多说好话,因此,民间在谢灶日拜灶君的方式,就以“行贿”作为前提。
谢灶所须的供品,主要有以下几种:香三炷、酒三杯、茶三杯、筷子三双、饭碗三个、红烛一对、金银纸一份、汤丸、水果、素菜、甜点、年糕、烧肉等。
谢灶的食品非常重要,每一食品都有独特的意义,不可以忽略轻率。利用汤丸、年糕谢灶,主要目的,是令灶君吃个满口黏腻,说话不清,原本向玉帝投诉指摘的话,都因此说不清,在玉帝面前,便只有好话,没有半点坏话。
水果和素菜,是日常食用的东西,在谢灶之日,应该把这些食物特别炮制,弄得特别好吃,对于谢灶有很大好处。
甜点是谢灶不可少的,将甜点塞进灶君口中,使他满口甜甜的,说话也就甜起来,这可以令他为我们说尽好话。至于使用什么样的甜品,则不妨各具特色,各有各精彩。最简单的,是直接供上片糖、冰糖、沙糖、麦芽糖等,稍为讲究一些,可以使用精致的糖果糕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