锺馗帝君 斩妖除魔灭恶鬼

鍾道,中国神话中的神只,专能镇宅驱魔道教中称翊,圣雷霆驱魔辟邪镇宅赐福帝君,简称“镇宅真君、“驱魔真君” 驱魔帝君”。

中国江南的道教信仰,伏魔大帝关圣帝君,荡魔天尊真武帝君、与驱魔真君锺馗帝君,合称为三伏魔帝君,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,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之一。
形象信仰仪式
锺馗是着名的驱邪神祇,其形象大多为虎背熊腰,豹头虎面,龙额鱼眼,脸上大把的。威武果敢,不过穿着打扮与动作,艺师各有表现。在古代,他的形象是穿着蓝袍,戴着破帽。描写为:“顶破帽,衣蓝袍、束角带”。而今日最经典的形象是:身着朱红色官服头戴乌纱帽,一手仗剑,一手持扇,脚踏恶
鬼。或有小鬼在旁为其提灯、持印、撑伞、牵马、背葫芦,俗称“五鬼搬运”,有“运财”的意味。身边常随一蝙蝠,代表为其侦查邪魔恶鬼,“蝠”也象徵“福”,有“赐福”的意味。鍾馗的祭典日在除夕与端午节,每逢这些节日民间会悬挂锺馗画像,相传除夕日驱恶鬼端午节逐瘟神。
宋神宗时,就于除夕日曾经赐官员们鍾道像。阮元《广陵诗事》称马日琯、马日璐兄弟: “每逢午日,堂斋、轩室皆悬钟馗,无一同者,其画手亦皆明以前人,无本朝手笔,可谓钜观。”
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每至端阳市,肆间用尺幅黄纸,盖以朱印,或绘画天师、锤道之像,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,悬而售之。都人士争相购买,粘之中门,以避祟恶。

在闽南以及台湾民间信仰,有“跳锺馗”的仪式。在发生意外之处,或者是节庆、法会上,常会有道士或艺师打扮成鍾道的模样,手持宝剑比划,有驱除邪魔之意。也有不以真人表演,操弄鍾馗之悬丝傀儡的。

钟馗形象来源

钟馗形象是自上古大帷中的面具形象演变而来。《左传。定公四年》记商朝遗民七族中,有“终葵氏”,终葵即“椎”的分解音,终葵氏即以椎驱鬼之氏族也。后世遂以“终葵”为辟邪之意,逐渐演变为“钟葵”、“钟馗”

钟馗一名最早见于《唐逸史》,开元年间(713-741年),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(843)的进士,距开元时代已有一百多年,所叙未必是事实。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道画像作为新年礼物,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,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,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。
钟馗源流描述
钟馗,为驱魔的大神,其源流由来,说法甚多。有“法器说”、“草类说”、“唐玄宗梦仙说”、“唐德宗进士说”等。或说是法器或蕈类名称演变而来,民间信仰称係唐代陕西户县终南山阿福泉人,生得的头环眼,铁面。鬓,相貌奇异;然而却才华横溢、满腹经纶,正气浩然,因刚直不阿,不受朝廷重用,自杀而死,死后成神,专捉恶鬼,但是据考証应是“法器说”或“草类说”为真。
法器说:顾炎武“法器说”。鍾馗是由逐鬼法器“终葵。的谐音,延伸而来。“终葵”為逐鬼之物,被取為人名作辟邪之用。鍾馗形象是自上古大維中的面具形象演变而来。《左传。定公四年》记殷商遗民七族中,有“终葵氏”,终葵即“椎”的分解音,终葵氏即以椎驱鬼之氏族也。后世遂以“终葵”为辟邪之意逐渐演变为“钟葵”“, 钟馗”。
蕈类说:李时珍“蕈类说”,认为锺馗原是一蕈类的名称,因为传说才成为一个神明:李时珍:“《尔雅》云:鍾道,菌名也。《考工记》注云:“终葵”,锥名也。菌似锥形,锥以菌形,故得同称。好事者因作锺馗传,言是未及第进士能啖鬼,遂成故事,不知其讹矣。”唐玄宗梦仙说:钟馗一名最早见于《唐逸史》。话说唐明皇(玄宗)病中梦见小鬼偷去玉笛和杨贵妃的绣番囊,正当值怒时见一满面虯髯大鬼,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。此鬼自称南山鍾馗,高祖年间应考武举人,但因其貌不扬落第,羞愤撞殿前石阶而死。
蒙高祖赐缘袍陪葬,锺植物化后誓要为大唐斩妖除魔。唐明皇醒后,病不药而癒,遂向吴道子忆述梦中所见,并命其绘出鍾馗像,颁布天下。民间亦挂其画像驱鬼避邪。
鍾馗嫁妹之说
鍾馗其貌不扬,却有一美貌的妹妹。锺馗入朝廷殿试,因貌陋考试不第,愤而自尽,同乡杜平将锺馗安葬。玉帝封鍾为驱魔真君,成神的鍾馗以神通感应到恶人要强娶其妹。鍾道为照顾妹妹,又感报杜平的恩德,于是决定定把妹妹嫁给杜平。锺馗下凡,命鬼卒迎亲,将恶霸喝退,婚事了结,锺馗离开人世。
记载中,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,虽然他的钟道画像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。北宋鉴赏家郭若虚,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。郭若虚在《图画见闻志》卷六《近事》中写道:“昔吴道子画钟馗,衣蓝衫,革敦一足眇一目,腰笏,巾首而蓬发,以左手捉鬼,以右手抉其鬼目。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,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。
钟馗形象一脉相承,始终是贫寒的读书人形象。看来从早期画像里,还是无法找到钟馗真实来历的蛛丝马迹。一九OO年,敦煌。位王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,有一篇提到钟馗。篇名为《除夕钟道驱帷文》。文章大意说:在一种叫做確的仪式中,钟馗钢头银额,身披豹皮,用朱砂染遍全身。带领十万从林怪兽,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