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孝敬祖元,除了每个月的初一,十五,以及祖先的生辰死忌,逢年过节,都要拜祭一番之外,还有四个指定的日子,分别是:上已节,清明节,中元节,寒衣节。
上巳节,就是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,后来为方便记忆,官方就指定是农历三月初三。这个节日,现在已经式微,除了中国极小部分地区仍然有相关活动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节日。
上巳节起源于黄帝年代,节日包含多个元素,首先祭祀祖先;然后由巫医取清新的春水,加些草药,分配给男女老少,用来洗脸,清洁手足,辟邪,预防疾病;然后是各适其适,吃喝玩乐尽情享受,未婚男女,直至良机,谈情说爱,繁衍后代。
清明节,是踏青,拜祭祖坟,然后短暂,分享拜祭祖先的食物,这个风俗延续至今时今日,仍是「太公分猪肉」,实在古朴纯真。
中元节,农历七月十五,地府特准阴间鬼魂返回阳间,接受孝子贤孙的祭祀。
寒衣节,农历十月初一,天气转冷,孝子贤孙祀祖先,送寒衣,慎终追远。
他们的孝顺,,。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。
俗话说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若然不报,时辰未到;时辰一到,必然全报。”此称是有经有典的。行品》记载了目连的一段话:「又问目连,[何者是行报耶?」目连白佛